国画

高清国画作品欣赏及国画学习教程查询

沈周京江送别图卷 明代 / 弘治四年(1491年) 沈周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3-11-15  

作品名称:沈周京江送别图卷

作品作者:沈周

作品分类:国画

创作时间:明代 / 弘治四年(1491年)

原作尺寸:本幅28 x 59.2厘米

原图像素:75229×2205像素(200 DPI)

文件大小:216.22 MB

文件格式:jpg/tif

作品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北京故宫博物院

备注说明:沈周,明代,山水画,江河,山峰,岩石,春景,柳树,桥,小船

作品全图预览

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全卷

作品全图分割

沈周京江送别图_01

沈周京江送别图_02

沈周京江送别图_03

沈周京江送别图_04

沈周京江送别图_05

沈周京江送别图_06

沈周京江送别图_07

沈周京江送别图_08

沈周京江送别图_09

沈周京江送别图_10

沈周京江送别图_11

沈周京江送别图_12

沈周京江送别图_13

沈周京江送别图_14

沈周京江送别图_15

沈周京江送别图_16

沈周京江送别图_17

沈周京江送别图_18

沈周京江送别图_19

沈周京江送别图_20

沈周京江送别图_21

沈周京江送别图_22

沈周京江送别图_23

沈周京江送别图_24

沈周京江送别图_25

沈周京江送别图_26

沈周京江送别图_27

沈周京江送别图_28

沈周京江送别图_29

沈周京江送别图_30

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沈周京江送别图卷

作品作者:沈周

创作时间:明代 / 弘治四年(1491年)

原作尺寸:本幅28 x 59.2厘米

原作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北京故宫博物院

京江送别图,明代,沈周,纵28厘米,横159.2厘米,纸本,设色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绘沈周与友人长汀送别的情景,大刀夺阔,远山起伏,汀岸有板桥、杨柳、桃花,崖上草色青青,十人拜揖道别,一人立于船上还礼,依依不舍。该画笔法苍劲,墨色浑厚,远山川用粗笔披麻皴画成。

京江送别图描绘的是沈周等人在京江送别叙州太守吴愈赴任的情景。画面以横卷形式展开由右向左,依次是近景的丛树、板桥,坡岸,一片杨柳依依桃花烂漫的江南春色。及至中部也是作品的中心。众人在岸边长揖作别,江面上一叶小舟,主人正乘乘舟远去,水色苍茫。远景是逶迤连绵的群山。

背景

明弘治时期,南京刑部郎中吴惟谦小任叙州(今属四川省)太守,顷途过家,亲朋好友闻之,欢喜若狂,多作诗歌赞颂:其婿请沈周作画,复请祝允明作序相送。此图画成于弘治四年(1491)三月,沈周时年六十五岁。京江,当是镇江口的长江段,叙州相当今之四川宜宾。吴是苏州府太仓州人。如果从家中赴任,在苏州稍事逗留,即可乘舟沿古运河到镇江,由此向西直溯蜀地。这里对岸即是瓜洲古渡,正如长安的灞桥一样,常为古人惜别之地。

构图

《京江送别图》构图简洁,水天一色。因受南宋画家构图的影响,此幅显得具有分外寥廓、无垠之意,对面的远山用披麻皴画出,多矾头和黑色苔点。显然是受董源、吴镇等画法影响,表现了关山重重和征途悠远:近处的树丛杨柳依依、槐桧掩映,用笔在郭熙和黄子久间,树下的泥石用笔豪放,这样就将它向观者拉近了距离。

形象

此图画面布景得宜,疏密有致,近处长林巨嶂,远处青山叠翠,遥相呼应。近景桃花,杏花点缀,春意盎然。图的内容虽然描绘的是真人真事,但却没有刻板的描绘送别的场面,而以背景衬托,船舱内着官服的人,当为吴惟谦,寥寥数笔,形象逼真,生动传神,表示一副十分谦恭的神态,岸边四人拜揖告别,神情真切,双方的情感真切虔诚,这正是文人画的特点。此图画法有宋、元诸家笔意而有所创造。

作品大图局部

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局部 (1)

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局部 (2)

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局部 (3)

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局部 (4)

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局部 (5)

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局部 (6)

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局部 (7)

书法网,一个优质综合性书法艺术平台!
书法网»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全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