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

高清国画作品欣赏及国画学习教程查询

明·沈周盆菊幽赏图卷 明代 沈周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4-03-27  

作品名称:明·沈周盆菊幽赏图卷

作品作者:沈周

作品分类:国画

创作时间:明代

原作尺寸:23.4x86 厘米

原图像素:46876×3418像素(350 DPI)

文件大小:241.49 MB

文件格式:jpg/tif

作品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辽宁省博物馆

备注说明:沈周,山水画,菊,花,亭,树,柳树,树枝,山水人物,明代,秋景,湖

作品全图预览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卷

作品全图分割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卷_01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卷_02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卷_03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卷_04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卷_05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卷_06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卷_07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卷_08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卷_09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卷_10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卷_11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卷_12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卷_13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卷_14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卷_15

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明·沈周盆菊幽赏图卷

作品作者:沈周

创作时间:明代

原作尺寸:23.4x86 厘米

原作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辽宁省博物馆

盆菊幽赏图,卷,明·沈周,纸本,设色,23.4x86 厘米,辽宁省博物馆。绘一平坦幽静之处立一小亭,亭四周树木蓊郁;亭两侧摆放数盆菊花,盆中菊花绽放,红白花朵,煞是好看;亭内三人对饮,一僮持壶侍立,一派秋高气爽的意境,是沈周园林小景画代表作。该图为对角构图,卷首一侧,杂树中设一草亭,四周以曲栏隔成庭院,院里墙边有盛开的菊花若干盆。亭内三人对饮,饮酒赏菊,意态优闲,一僮持壶侍立,布势疏朗,景物宜人。此作画法谨细,笔墨精工,属沈氏中年细笔画风。

款识:

盆菊几时开,须凭造化催。调元人在座,对景酒盈杯。渗水劳僮灌,含英遣客猜。西风肃霜信,先觉有香来。长洲沈周次韵并图。

题跋:

佀钟、张昇、傅瀚诸人题尾,不录。

作者印:

启南、石田。

收藏印:

朱之赤、安岐、清内府诸收藏玺。

赏析:

此卷所表现的是典型的江南景致。展开画卷,由右向左展现。画面右部为临河坡岸,在较为平坦的坡堤上长有几棵松树和一株垂柳。松树枝干壮粗,枝叶繁茂,垂柳枝条低垂,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在松树和垂柳掩映下,有一茅亭,四周筑有围墙。亭中有三二人,正在饮酒赏菊,一人皆闲息于茅亭之中,二主评菊对弈,一仆自观秋色,意态悠闲。由此往左上为水清从树,水渚伸入湖中,坡岸上树木茂盛,枝叶繁密,有的树干挺拔直上,有的枝干卧倒于地,这水渚丛树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点与右上侧的泽滨亭树遥相呼应。画卷中部画有两株繁茂的树木,把隔水相望两岸连接起来。

此图为画中自题:“盆菊几时开,须凭造化催。调元人在座,对景酒盈杯。渗水劳僮灌,含英遣客猜。西风肃霜信,先觉有香来。长洲沈周次韵并图。”钤朱文“启南”、白文“石田”二印。清代乾隆皇帝在画上题诗:“图中生面开,秋意镇相催。篱下香盈把,霜前酒当杯。画诗皆可入,蜂岂容猜。展卷清吟处,重阳得得来。”并钤有“会心不远”、“德充符”等方印。乾隆皇帝另外还在此画上留下“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三希堂精鉴至”、“宜子孙”等收藏印章。一嘉庆皇帝的朱文椭圆印章“嘉庆御览之宝”也在此画上。

该图与其它同类作品不同,在布局上,它的主题部分并没有被放在通常人们认为最佳的视觉位置——画面中部,而是被安排在整个画面的右面。画面的另半部分,则被不太完整的景观和诗文、题跋上下分而享之。奇妙的是,这样的布局,丝毫没有给观者带来什么不舒适,相反,却平添了许多新意。其原故,一方面在于画家有意将左面的树丛,取其平凡的下端,而含弃中、上端的秀态荣姿;另一方面,则在于画家对构图的处理。

《盆菊幽赏图》的构图,是以左上部的水渚树丛与右下部的泽滨亭树相对应;并以画面中部的两株繁茂的树木,把隔水相望的两岸在透视上连接起来,从而呈现出一种类似勺状的景物错落走向。那令人眼目清明的勺中之物,使是茅亭前边沿岸摆开的十数盆芬芳流溢的秋菊。

此图所采用的笔墨技法,已显出作者融汇贯通南宋“四大家李、刘、马、夏之大笔简括的风范,而形成了的自家风格——粗笔水墨。其笔势刚柔兼备,稳健自如;笔法谨严润秀,骨力浑实;笔锋随形而变,高于层次;用色五色俱全,不吝不妄;笔调清新自然,爽朗明快。画家在景物处理上,不单单注意到根据树木、茅亭、坡石、人物等不同的性质,予以不同对待,而且对同类景物的不同品性,亦能做到区别为之,如古木枝干的苍劲老练,杨柳枝干的圆润流畅等等,都各具情态。

《盆菊幽赏图》卷的着色,艳丽饱满,丰富而颇有质感。画家在着力追求客观景致原本风貌的同时,既发挥出自己意欲达到的明确疏朗的效果,又透溢出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的浅绛色韵,功力甚厚。图中仅有的三个人物,皆闲息于茅亭之下,二主评菊对弈,一仆自观秋色。造型简炼生动,示意传神,充分表现出当时文人雅士通有的悠闲意趣。

作品大图局部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局部 (1)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局部 (2)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局部 (3)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局部 (4)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局部 (5)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局部 (6)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局部 (7)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局部 (8)

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局部 (9)

书法网,一个优质综合性书法艺术平台!
书法网»沈周山水《盆菊幽赏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