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楷书作品

毛笔楷、行、草、隶、篆、小众书体书法作品欣赏

邓石如墓志铭 清代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5-09-03  

名称:邓石如墓志铭

书法家:何绍基

书体:楷书

分类:毛笔书法作品

年代:清代

文件格式:图片

作品材质:纸本

收藏位置: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备注说明:何绍基书法欣赏

何绍基《邓石如墓志铭》册 纸本楷书 30.6x30.3cm 7开 同治四年(1865)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何绍基《邓石如墓志铭》册 纸本楷书 30.6x30.3cm 7开 同治四年(1865)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第一开 曾国藩篆首 释文:有清邓完白先生暨德妃潘沈两孺人合葬墓志名 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侯湘乡曾国藩篆首

《邓石如墓志铭》由清代学者、文学家、地理学家李兆洛撰文,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篆首。墓志铭文以洗练的文笔阐述邓石如一生的坎坷历程,讴歌了他的品格、精神以及为时代、为后世做出的巨大贡献。邓石如一生历尽千辛万苦、饱经沧桑,在书法艺术上已臻炉火纯青、人书俱老之境。

同治四年(1865年)秋,何绍基应好友邓传密(邓守之,初名尚玺,又名传密,字守之,号少自,安徽怀宁人,邓石如之子)之嘱,以楷书为邓石如书写墓志铭并记曰:“余生晚,未及见君,与传密善,属书申耆丈所撰志铭,并录遗事见示,因附记于后。时同治乙丑仲秋月,何绍基谨记。”

何绍基缅怀碑学倡导者的前驱、一代宗师,触发心灵共振,一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激情之下,怀着对前贤的无比崇敬之情,濡墨挥毫,一口气用楷书写了五百一十多字的《邓石如墓志铭》册。

整幅作品刚柔相济、清劲豪迈。可以说,这件楷书册既是何绍基晚年豪迈精神气质的写实,又是两代碑学大家跨越时空的心神相通的绝唱。此册书法以颜体为蓝本,融会篆、隶、北碑笔法,运笔圆转,结体浑厚,书风秀润,迭出新意。通观整册作品,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又有欧阳询、欧阳通险峻茂密的特点,还兼有《张黑女墓志》等北碑的神韵,又兼取晋法,笔意含蓄。此作用笔以中锋为主,掺有篆、隶意趣,点画遒劲,一笔不懈,使得字字神凝意达、纵逸超迈。时有颤笔出现,给作品平添了几许苍劲朴厚的意味;偶有游历代文人惺惺相惜的“同命运,共患难”的生命挽歌。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件《邓石如墓志铭》册是是后人学习研究邓石如、何绍基书法的经典文本。

何绍基《邓石如墓志铭》册 纸本楷书 30.6x30.3cm 7开 同治四年(1865)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邓君墓志铭

武进李兆洛撰

道州何绍基书邓之先以国氏其自鄱阳迁怀宁县白麟阪者,曰君瑞,至君十二世。君字石如,自号完白山人。名与睿庙讳下一字同,故以字行。祖上皆潜德不耀,而学行纯笃。考讳一枝,号木斋,博学多通,工四体书,善摹印。性傲兀,

不谐于世,娄空晏如。君少贫不能从学,逐邨童樵采或贩粥饼饵以给粥。暇即从诸长老问经书句读,效木斋先生

何绍基《邓石如墓志铭》册 纸本楷书 30.6x30.3cm 7开 同治四年(1865)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篆刻及隶古书,弱冠为童子师刻石印写篆隶诸市。梁闻山先生以书名颖凤间见而赏之,介诸江宁梅石居镠。镠为文穆公孙,多蓄古金石文字,尽发其藏,以资观摩。木斋先生殁,既葬。出游天台、雁荡、偏览黄山三十六峰,登匡庐绝

顶。金修撰榜与张皋文先生见君书,大喜,留馆金家,转客于曹文敏公所,旋偕至京师,与刘文清公论书最契。游盘山、西山、明十三陵而返。毕弇山尚书,开府两湖,尤重君,留岁余,以其间泛洞庭、登衡岳、访《岣嵝碑》、望九疑,其归也。橐中装

何绍基《邓石如墓志铭》册 纸本楷书 30.6x30.3cm 7开 同治四年(1865)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且千金,始买田二十余亩,筑室曰“铁砚山房”。以毕公尝制四铁砚铭以贻也。后复北游,登泰山、谒孔林,偏访齐鲁间金石遗迹。六十后不复远游,纵迹止大江南北而已。 君修干,美髯魁伟,异恒人。与人论道所持,侃侃,丝毫不借,布衣棕笠,客公卿间,然无所 也。偶有馀资,以周三族之贫者。弟儒弱已析炊矣,婚嫁事仍身任之。弟殁,教其二子如子。嘉庆十年十月卒,年六十有三。原配潘氏,无出。继室盐城沈氏,生子传密、女三人。沈孺人于归后,君无岁不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