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篆隶书离骚千字文合卷、隶书道德经、题张渥九歌图卷
书法家:吴叡
书体:篆书 隶书
分类:毛笔书法作品
年代:元代
文件格式:图片
作品材质:纸本
备注说明:吴叡书法欣赏
17
18
19
20
21
22
吴叡《隶书道德经》纸本,24.8×400.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鉴藏印记: “项子京家珍藏” (朱文)、 “墨林秘玩” (朱文)、 “张伯骏范我氏精玩书画之印”(朱文)、 “宜尔子孙”(白文)、 “张子止庵秘笈之印”(朱文)、 “翁伯达氏”(白文)等。
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中,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哲圣”。据《史记》载,老子生活于春秋末期,姓李,名耳,字聃,出身于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曾当过周王朝的守藏史、柱下史,老子晚年见周王朝内乱,便弃官西去。当他骑青牛出函谷关时,关令尹喜知道他将隐去,请他著书。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余字。后人分别取其上、下篇起首的“道”和“德",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c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 《老子》、《五千文》,被誉为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先河的哲理诗,是老子对宇宙、人生、社会、政治、军事认知的哲学格言。不过五千言,却几乎一字涵盖一个观念,让后人用了不知多少万言去诠释它,却永远意犹未尽。
此帖为吴叡三十八岁时所书,笔法方圆互见,结体整齐划一,虽有汉隶风规,而实依唐人笔意。通篇用笔工稳精谨,五千言文字一气呵成,且无一懈笔,功力深厚。
卷后有明胡子昂题七言诗一首、题记一段。
此卷《道德经》前附有白描《老子授经图》及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收藏印。图左下角落元盛懋款,说明此卷当时以画而收藏,但经考证此款系后添,非盛氏手笔,而在后纸胡子昂题跋中也未提及此图,只论吴叡书法,可见此经卷应为吴叡隶书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