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升仙太子碑
书法家:武则天
书体:行草
分类:毛笔书法作品
年代:唐朝
文件格式:图片
作品材质:碑石
备注说明:武则天书法欣赏
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碑文表面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实则歌颂武周盛世。笔法婉约流畅,意态纵横。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飞白体”书就,笔划中丝丝露白。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书和草书相间,接近章草书体。碑文上下款和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分别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薛稷、钟绍京之手。历代书法爱好者都视“升仙太子碑”为书法艺术珍品。
此碑书体极草,多用侧锋,尚存一定古雅之气。《宣和书谱》评:“后初得晋王导十世孙方庆家藏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其行书有丈夫气。”
《升仙太子碑》旧拓本八行“升仙太子”之“仙”字未损。有正书局、日本二玄社、香港书谱出版社皆曾影印。
《偃师县志》有载:“后初得晋王导十世孙方庆家藏书迹,摩拓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其行书有丈夫气。今观其草法极工,有乌丝方格,尚似章草及皇象书”。
《升仙太子碑》也是我国行草书碑刻中最早的一种,当然她更是我国第一个由女人写的碑。两千多字都是由她亲撰并书丹,其中“口”字和撇捺等笔,专袭王羲之偶有的方折,如此加重笔力,使得字态英迈奇崛。“门”字右边的竖划,十分坚挺有力,显得大刀阔斧。所以许多书法家称赞武则天的草书,仅次于孙过庭的《书谱》,实不过分。《宣和书谱》亦称其“行书有丈夫气!”
纵览武则天《升仙太子碑》书法,于飞白书恰有此碑才得见奇妙,“升仙太子之碑”六个大字飘飘欲仙,且是大气磅礴。以往在我国书法典籍中常常提到飞白书,而并不见其书迹,《升仙太子碑》碑额这六个飞白大字终于填补了这一缺憾。我们得以观赏当时的飞白遗迹实在难得。尤其是一位76岁高龄的女性以飞白书创作此文,不得不令人赞叹!
《升仙太子碑》的正文,语势畅达,气象恢宏,虽多僻语典故,然亦无碍文思,有的段落语句俪偶甚工,情韵无穷,读来令人回肠荡气,不禁为之赞叹!不过这里大力铺陈,着意夸饰,前后或有似曾相识之处,武则天为文比之文书,书胜其文!“升仙太子碑并序”几字,其草书书法雄强纵肆,法度森严,其书风遒劲潇洒,笔势婉转流利,结体宽严适度,落笔铿然有声,既得二王神笔,又有自家面目。字里行间都透出一种大丈夫的豪气。若不是有史所载,有文可依,又有谁会相信如此大手笔竟会出自一个女人之手呢? !
品味《升仙太子碑》的书法,无怪乎当代著名书法家谢无量先生发出这样的感慨“自来妇女亦无此大手笔”。
书者,抒也。如其才,如其学,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
伟哉,武则天,奇女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