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小众书体作品

毛笔楷、行、草、隶、篆、小众书体书法作品欣赏

西周晚期《伯窥父盨》 西周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5-10-28  

名称:西周晚期《伯窥父盨》

书体:金文

年代:西周

原作尺寸:通高16.8、口长22.2、口宽14.8、腹深8.6厘米,重3.3公斤

作品材质:青铜

西周晚期 伯□父盨(伯窥父盨)。通高16.8、口长22.2、口宽14.8、腹深8.6厘米,重3.3公斤。圆角方形,敛口鼓腹,附耳,矮圈足有长方形缺,足沿平折,盖微隆起,上有四个矩形扉,可却置。同体饰瓦沟纹。

铭文字数,盖、器同铭,各27字(其中重文2)。

铭文释文:隹(唯)卅又(有)三年八月既死辛卯,王才(在)成周,白□(伯)父乍(作)宝须(盨),子子孙孙永用。

一、介绍

《伯窥父盨》是西周中期(约共王、懿王时期)的青铜盨。“盨”是一种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形状一般为椭方体,有盖,盖可却置。这件器物是研究西周中期金文书法风格演变的标准器之一。

伯窥父盨

核心价值

  1. 断代价值:其铭文风格、内容及器物形制、纹饰都具有典型的西周中期特征,是青铜器断代研究的重要坐标。

  2. 书法价值:铭文书法代表了西周金文从早期雄奇瑰丽向晚期规整优雅过渡的“共懿孝期”风格,结体端庄,笔意娴熟,是学习中期金文的理想范本。

  3. 礼制价值:铭文反映了西周贵族的祭祀活动与家族观念,是了解当时社会礼俗的实物资料。


二、原文(铭文拓片文字)

《伯窥父盨》铭文不长,内容清晰,是典型的祭祀作器铭文。以下是其原文:

伯窥父作朕皇考釐伯、吴姬宝盨。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三、翻译

伯窥父为我已故的尊贵父亲釐伯、母亲吴姬制作了这件宝盨。(希望)它万年永存,子子孙孙永远珍重使用。

(译文大意:这是一篇典型的“孝祭”铭文。器主伯窥父为追念父母(皇考釐伯、皇母吴姬)的养育之恩,铸造了这件祭器,用以在宗庙中祭祀供奉,并表达了希望子孙后代永远宝用、传承此器的愿望。)


四、临帖教学

《伯窥父盨》的书法风格平和雍容,是典型的西周中期“篆引”风格成熟期的代表,临习时应着重体会其含蓄内敛的笔法和匀称端庄的结构。

1. 工具准备

  • 毛笔:建议使用中锋性能好的羊毫或兼毫,以表现其圆润饱满的线条。

  • 纸张:吸水性适中的宣纸或毛边纸。

  • :浓淡适宜的墨汁,以求线条的温润感。

2. 临习要点

  • 结构特征

    • 端庄匀称:字形结构趋于方正或略呈纵势,各部分比例协调,布白均匀,重心安稳。如“伯”、“宝”等字,对称平稳。

    • 收放合度:笔画收放对比不似晚期金文那样强烈,显得含蓄而节制。如“孙”字,左右部分揖让有礼。

    • 平行等距:对于有多条横画或竖画的字,如“其”、“万”,非常注重平行和等距关系,体现了高度的秩序感。

  • 笔法技巧

    • 藏头护尾:起笔逆锋藏入,收笔回锋收敛,线条两端圆润饱满。

    • 中锋行笔:全程保持中锋,力量均匀,使线条呈现出“玉箸”般圆浑、厚实、光洁的质感。

    • 弧度微妙:笔画中的弧转之处(如“父”字的撇捺、“宝”字的宝盖头)弧度舒缓,过渡自然,充满弹性。

  • 章法布局:章法严谨,纵成行,横成列,字距、行距疏朗开阔,整体气息宁静、肃穆、和谐。

3. 分步练习

  • 基本笔画练习:重点练习“玉箸篆”般的横、竖、弧线,追求线条的均匀和力度。

  • 典型单字精临:反复临写“伯”、“宝”、“孙”、“万年”等字,掌握其端庄匀称的结构。

  • 通篇气息把握:由于其字数不多,适合通篇临写,重点感受整篇铭文从容不迫、雍容华贵的庙堂气息。


五、鉴赏

  1. 书法价值

    • 它是西周金文“篆引”秩序化进程中的典范之作。所谓“篆引”,即通过匀称的线条和规整的结构来塑造字形的美。此铭文将这种秩序美推向了高峰,为后来《墙盘》、《虢季子白盘》等规整类金文奠定了基础。

    • 其书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体现了西周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礼乐文化高度成熟的时代精神。

  2. 历史意义

    • 铭文内容体现了西周宗法制度下的“追孝”观念,即通过祭祀先祖来维系家族的团结与荣耀,是研究西周社会思想和家族伦理的生动材料。

  3. 艺术特色

    • 和谐之美:无论是单字结构还是整体章法,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与平衡,给人以安宁、静穆的审美感受。

    • 精致之美:从铸造的精良程度到文字的秀美端庄,都体现了当时青铜铸造和书法艺术的高超水准,具有典型的“古典主义”美感。


六、总结

《伯窥父盨》或许没有长篇大论的史诗内容,也没有《散氏盘》、《毛公鼎》那样强烈的个性风格,但它正是以其典范性标准性而显得尤为重要。

它像一位温润如玉的君子,不张扬,不怪异,处处合乎法度,体现了“中和之美”的极致。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临习《伯窥父盨》是打下金文功底的最佳途径之一。它能帮助我们净化线条稳定结构培养雅正的审美眼光。在深入体会了这种平和与秩序之后,再去学习早期金文的奇古或晚期金文的奔放,才能知其源流,明其变化。

拓展建议:可将《伯窥父盨》与西周早期的《利簋》、中期的《墙盘》、晚期的《虢季子白盘》进行对比临习,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西周金文从瑰丽到规整,再到秀美的风格演变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