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草书诗卷
书法家:王铎
书体:草书
分类:毛笔书法作品
年代:明代
文件格式:图片
作品材质:纸本
备注说明:王铎书法欣赏
王铎《草书诗卷》(1649)纸本 手卷 引首:25×71cm 画心:26.6×785cm 跋文:32×95cm
来自西泠拍卖2007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西泠拍卖2007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明代及明以前)
估价: 2,000,000-2,800,000 RMB
成交价:16,912,000 RMB
拍卖日期: 2007年12月19日
王铎《草书诗卷》 (局部)
附录:
《历代法书萃英·王铎草书诗卷》(上海书画出版社)原书说明
历观二王系列,学米者甚众,然非失之于狂狠即失之于卑弱,唯王铎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由米上溯颜真卿直至二王,点画振动,神气飞扬,变化万千,时出新致,当为米元章之后,王书之秘更能阐发之一人。
是卷为王铎暮年之作,世所罕见,足为后学津梁。
是卷为商承祚先生所藏。先生不以自秘,慨然以兹公诸同好,并作序绍介,乃书林快事。编者于所作释文之际,又蒙先生鼎力校勘,顺此致谢。
一九八三年岁末 吴建贤
一声惊叹(◎ 胡西林 )
毫无疑问,这件被收入《王铎书法全集》第四卷出版,并为多种王铎书法集和研究著作著录出版的著名作品是目前艺术市场上所见到的最为难得的王铎杰作。《草书诗卷》纸本,总长939.5厘米,其中王铎书法部分纵26.6厘米,横773.5厘米,前有商衍鎏引首,后有商衍鎏、容庚两家跋。手卷作于已丑(1649)王铎58岁那一年的七月十三日,书王铎旧诗15首,卷后有王铎130余字款识,叙说书卷缘由,其中叙及他对自己诗的珍爱。这位乱世中的天才艺术家一生作诗逾一万五千首,但因为贰臣背景,入清后他曾将自己的诗稿自焚于“天津舟次”,乾隆皇帝敕编《四库全书》时又极尽删除查毁,所以,留至今日仅《拟山园选集》中所存4900余首诗了。王铎喜欢做诗,常常将胸中愤懑及情绪在诗中渲泄,诗里边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王铎,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诗留传后人,以期后人从他的诗中读懂他内心的世界。他曾经说过:“其留以告天下后世,后世读者而怜其志者,只数卷诗文耳。”于是我们知道了王铎之所以会在一次朋友间的饮酒中一口气连书15首诗,其原因就是因为他遇到了能够读懂他的诗的知心朋友。“吾诗有一人知,可以不憾”,“因书怜诗,因诗怜吾”,王铎心情格外激动,以至卷末落款时,仿佛无需思索,信手挥写都得神助,于是通卷写得激越跳宕,恣情汪洋,浓与淡、枯于涩、倚与侧、疏与密,乃至笔线的曲直都仿佛不是使腕而出,而是天意使然 关于此卷书法,若从艺术的角度加以欣赏,可以说无数的话,而从诗歌的角度求证史实,窥探王铎内心世界则是一部专著方可做成的事,限于篇幅精力时间,目下只能作罢。来日方长,再作研究。
此卷三百年间藏于何处、何人所藏,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有一位或数字高人在悉心地做着呵护,要不然三百年后她能够以这般品相再现人世?1959年夏秋之季,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不知从何得此宝物,他持卷请光绪三十年探花、时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商衍鎏过赏,商衍鎏惊叹不已,从王铎的诗到成卷经过加以推演考证,写下长跋。两年后,商衍鎏之子、同为著名古文字学家的商承祚以一卷王宠书法与容庚换得此卷,易手前,容庚在卷后也作题跋,记录斯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王铎《草书诗卷》的规模。
释文:
志吾两人相缔契好之意。乙丑秋日,王铎。
《野寺有思》
深秋仍逆旅,每饭在家山,斸药堪治病,翻经可闭关。鸟嫌行客躁,云爱故吾闲,流水多情甚,相窥为解颜。
《香山寺》
细经微初入,幽幽疏亦稀,虚潭留幻色,闇谷发清机。人淡听松去,僧闲洗药归,莫窥灵景外,漠漠一鸥飞。
《入黄盖峰后山》
记得欲题处,潇然众壑音,绿云开旷荡,履斗据高深。异鸟寻灵木,贞华就古岑,樵青催客兴,余绿远沉沉。
《大店驿》
旷莽田庐少,晦蒙短草枯。离家忧弟子,到驿见鼪鼯。世乱人多智,涂危日欲晡。坤维饶盗成,屡屡冀西榆。
《宿摄山湛虚静原游其二》
淡远归深气,空山若有人,古云忽晦色,怪树各成秋。小酌凭虚籁,幽居想幻身,豫筹明日去,驻屐为嶙峋。
《上摄山》
欲到中峰上,阳阿霁后馨,江来山背白,人望海心青。石气蛟龙醒,松风草木灵,夷犹吴地远,今古但冥冥。
《雨中归》
雨外容灯火,黄昏石岸明,清溪路不尽,身被水光行。夜柝未闻响,众山皆益声。绛蒙过百月,感激是何情?
《雨后同湛虚游江边古矶》
颇羡西江色,茫茫接混元。蛟龙谋窟宅,雨雹愤山根,欲洒新亭泪,惧伤渔父魂,郁森感霁日,百虑此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