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楷书作品

毛笔楷、行、草、隶、篆、小众书体书法作品欣赏

元苹墓志 唐朝

加入收藏 书法网   2024-07-28  

名称:元苹墓志

书法家:韦应物

书体:楷书

分类:毛笔书法作品

年代:唐朝

文件格式:图片

作品材质:碑石

备注说明:韦应物书法欣赏

如前文所述,韦应物只有一子名庆复,乳名玉斧,其母去世时(776)未满周岁,其父去世时年方15。当时“庆复克荷遗训,词赋已工,乡举秀才,策居甲乙”。韦庆复志文称:“少孤终丧,家贫甚。……困饥寒伏。编简三年,通经传子史而成文章。贞元十七年(801)举进士及第,时以为宜。二十年会选,明年以书词尤异,受集贤殿校书郎。顺宗皇帝元年召天下士,今上(宪宗)元年试于会府,时文当上心者十八人,公在其间,诏授京兆府渭南县主簿。”志文中的这段文字,是士族子弟韦庆复继承父亲遗志,刻苦攻读争取入仕之途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中晚唐时期科举制度中的选官途径。元和二年,韦庆复为监察御史里行,跟随兵部尚书李鄘。元和四年以本官加绯,为河东节度判官,当年(809)七月病逝于渭南县灵岩寺,享年34岁。并于十一月二十一日,葬于“京兆府万年县凤栖乡少陵原苏州府君之墓之后”。

韦庆复墓志的撰文者是他的外甥、即韦应物的外孙杨敬之。杨敬之是杨凌之子,《新唐》卷一六○有传,记叙颇详:“敬之字茂孝,元和初,擢进士第,平判入等,迁右卫胄曹参军。累迁屯田、户部二郎中。坐李宗闵党,贬连州刺史。文宗尚儒术,以宰相郑覃兼国子祭酒,俄以敬之代。未几,兼太常少卿。是日,二子戎、戴登科,时号‘杨家三喜’。转大理卿,检校工部尚书,兼祭酒,卒。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抄录这段文字,因为这是又一则士族子弟通过科考成功入仕的事例。杨敬之无疑是一位既通儒典,又精文词诗赋的才子,仕途中虽有挫折,但最后官至三品高位。这也说明,唐代中晚期的进士科考,以其文辞优劣来决定举子的去留升迁,在客观上对唐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韦庆复夫人裴棣,河东闻喜县裴氏家族出身。16岁出嫁,生二子,长子在韦庆复去世后十六日丧。夫人强忍失夫丧子之痛,日夜操劳,“抚育小子,濡煦以节,训诱以义。故小子以明经换进士及第,受业皆不出门内”。由此可见,韦庆复夫人裴棣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才女。与韦应物夫人元苹“尝修理内事之余,则诵读诗书,玩习华墨”如出一辙。在其夫去世后37年的会昌六年(846)卒,享年约六十几岁,并被封闻喜县太君。当年十一月葬于韦氏墓地。

唐代世家大族择妇,多重门第族望。京兆韦氏韦应物娶妻河南元氏,嫁女弘农杨氏,儿媳为河东裴氏,无一例外。

韦庆复子韦退之,为其母撰墓志时署衔“将仕郎、前监察御史里行”。将仕郎是品秩最低一级的文阶散官,从九品下。巧合的是,其父去世时,亦官“监察御史里行”。

五、关于丘丹及其对韦诗的述评

给韦应物撰写志文的丘丹也是一位诗人。《全唐诗》收其诗十一首,其中有四首与韦应物相往还。《韦苏州集》中有七首诗是赠与丘丹的,如《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赠丘员外二首》、《复理西斋寄丘员外》、《送丘员外还山》、《重送丘二十二还临平山居》、《送丘员外归山居》(见韦集卷三、四)。从诗文内容分析,这些诗均为韦应物在苏州时所作。可见两人私交之深。正如丘丹在志文所称:“余,吴士也,尝忝州牧之旧,又辱诗人之目,登临酬和,动盈卷轴。”关于丘丹其人,《全唐诗》卷三○七注:“丘丹,苏州嘉兴人,诸暨令,历尚书郎,隐临平山,与韦应物、鲍防、吕渭诸牧守往返,存诗十一首。”丘丹为韦应物撰写志文时署衔“守尚书祠部员外郎、骑都尉、赐绯鱼袋”。祠部员外郎属礼部,从六品上。骑都尉为勋阶,视从五品。这就使我们对丘丹有了更多的了解。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丘丹在志文中对韦应物作品的记叙和评价:“所著诗词、议论、铭颂、记序,凡六百余篇行于当时。”“公诗原于曹刘,参于鲍谢,加以变态,意凌丹霄,忽造佳境,别开户牖。”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全唐诗》共收韦诗568首(含补遗四首),另《全唐文》卷三七五仅收韦应物撰《冰赋》一篇。丘丹对韦诗的评价,出于当时同行之手,更加难能可贵。“原于曹刘”之“曹刘”,当指三国时期的曹植和刘桢,二人皆为建安作家中成就最高者。曹植为曹操之子。刘桢,字公干,东平宁阳人,建安中为曹操军谋祭酒掾,建安二十二年卒,有集四卷。后人常“曹刘”并称。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至于扬班之伦,曹刘以下,图状山川,影写云物。”“参于鲍谢”之“鲍谢”,是指南朝刘宋时期的代表诗人鲍照和谢灵运。鲍谢二人皆为“元嘉三大家”中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皆有定评,不赘。丘丹的评价,对于我们现今研究韦诗艺术风格的形成,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单位:西安碑林博物馆)

唐诗人韦应物墓志昨日公开 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韦应物《元苹墓志》

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诗句闻名于世的唐代大诗人韦应物虽名贯古今,而历史文献中却少有记载。昨日,西安碑林博物馆首次公开韦应物一家四方墓志,其中,韦应物的墓志及夫人墓志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韦氏一家四方墓志首次公开

韦应物是我国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脍炙人口的《滁州西涧》广为流传。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王维)孟(孟浩然)韦柳(柳宗元)并称。宋代的不少文人常把韦应物与陶渊明、白居易、柳宗元相比,苏东坡甚至讲“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这样一位大诗人,有关他的生平记载却非常少。去年8月,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马骥在友人处见到四张唐代韦氏家族墓志拓片,分别是:韦应物墓志、夫人元苹墓志、子韦庆复墓志及庆复夫人裴棣墓志。这四张约45厘米见方的墓志出自长安区韦曲东北塬上,于去年年底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博物馆馆长赵力光说,这批墓志对于了解韦应物的家世、生平,研究韦诗的艺术风格以及中晚唐科举制度、士族婚姻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专家称这批墓志被称为百年来唐代石刻文献最重要的收获之一。为此,该馆举办了“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家族墓志特展”。

墓志揭示诗人“身世”

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马骥介绍,京兆杜陵韦氏是唐代关中的世家大族,有关韦氏先祖世系的材料比较丰富。据《新唐书》记载,韦应物的父亲只有他这一个儿子,但新发现的韦应物墓志则显示,韦应物还有两个兄长。

新出土墓志还带来了另一个疑问。史料记载韦应物有两个儿子。但据韦夫人元苹墓志记载,其后代是“一男两女”。韦应物到底有几个儿子呢?马骥表示,从墓志志文可知,韦妻死于776年,韦应物是791年安葬,中间有15年的时间,可能在此期间韦应物有再婚或纳妾的可能。

新发现的墓志记载,韦应物“历官一十三政,三领大藩。”

韦应物诗歌“原于曹刘”

马骥指出,给韦应物撰写志文的丘丹也是当时一位诗人,两人私交颇深。丘丹在志文中对韦应物作品的记叙和评价为:“所著诗词、议论、铭颂、记序,凡六百余篇行于当时。”“公诗原于曹刘,参于鲍谢,加以变态,意凌丹霄,忽造佳境,别开户牖。”“曹刘”是指三国时期的曹植和刘桢,二人皆为建安作家中成就最高者。“鲍谢”是指南朝刘宋时期的代表诗人鲍照和谢灵运,二人名列“元嘉三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

马骥介绍,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全唐诗》共收韦诗568首(含补遗四首),另《全唐文》仅收韦应物撰《冰赋》一篇。丘丹对韦诗的评价更加难能可贵。

妻子墓志里 首现诗人手迹

据介绍,韦夫人元苹的墓志是韦应物亲自撰文并书写的。这不但增加了一篇难得的唐代文献,而且也让后人第一次看到了韦应物的手书。

据墓志志文显示,元苹祖上是南朝十六国时期的鲜卑贵族。元苹16岁时嫁给韦应物,去世时仅36岁。志文记载,她病逝在韦应物的官舍,举行葬礼时是在长安城含光门外太平坊临时租借的房子,这也显示出韦应物当时的家境比较清贫。

这篇志文用大段篇幅来表达对夫人怀念之情,其中一些词句感人至深:“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物,不忍复视。”由此使人联想到《韦集》卷六中有《伤逝》、《送终》等悼亡诗十几首,感情诚挚感人,某些诗句和志文有相似之处。

志文显示,韦应物去世时,他的儿子韦庆复才15岁。韦庆复此后刻苦攻读入仕,相继做过监察御史里行、河东节度判官等官职,809年7月病逝于当时的渭南县灵岩寺。韦庆复夫人裴棣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才女。